ObjectName

解释了Java中的各种O(Object)

为什么会出现这些O?

第一,随着编程工业化的发展,需要有一套合理的体系出现。随着MVC、MVP、MVVM 等编程模型就出现了,为了搭配这些编程模型的使用,需要对 Object 的功能进行划分,于是我们便看到了这些层出不穷的 Object。

其二,在团队协作编码中,一个好的命名方式是可以节约很多时间成本的。就比如getItemById一眼看去就知道是通过 id 获取一个 item 对象,ItemVO一眼看去就知道是前端透出的 json 对应的对象。

其三,如此划分,可以让项目结构更加清楚,不至于出现东一块西一块,对象乱扔的局面。尽可能避免了在多人协作时对象混乱的情况。 总的来说,这一切都是为了让软件编程更加合理、更加规范、更加高效。

名称的含义

  • DO( Data Object):与数据库表结构一一对应,通过 DAO 层向上传输数据源对象。
  • PO(Persistant Object):持久对象,一个 PO 的数据结构对应着库中表的结构,表中的一条记录就是一个 PO 对象
  • DTO( Data Transfer Object):数据传输对象,Service 或 Manager 向外传输的对象。
  • BO( Business Object):业务对象。 由 Service 层输出的封装业务逻辑的对象。
  • AO( Application Object):应用对象。 在 Web 层与 Service 层之间抽象的复用对象模型,极为贴近展示层,复用度不高。
  • VO( View Object):显示层对象,通常是 Web 向模板渲染引擎层传输的对象。
  • POJO( Plain Ordinary Java Object):POJO 专指只有 setter/getter/toString 的简单类,包括 DO/DTO/BO/VO 等。
  • DAO(Data Access Objects):数据访问对象,和上面那些 O 不同的是,其功能是用于进行数据操作的。通常不会用于描述数据实体。

数据的流向

一般情况下,前端是不会凭空造出数据的,因此最后前端展示的数据一定是从数据库中来的,数据的流向通常也是从数据库流向页面。可将其分成三个部分:数据访问、业务处理和业务解释。

  1. 数据访问:这一部分是用于从数据库中读取数据,将数据记录转换成数据实体也就是 Java 对象,便于操作。
  2. 业务处理:这一部分是数据流的核心,几乎所有数据的操作都是在这一部分完成的。
  3. 业务解释:这一部分是用于展示给前端的数据,解释业务体现在某些字段/值是需要经过处理的才会呈现的。

关键点

  • DAO,是用于操作数据而不是描述数据的。
  • PO/DO/Entity,其数据结构对应数据表中的一条记录,因此是同一类别的。
  • BO,可以理解为 PO 的组合,举个简单的例子,假设 PO 是一条交易记录,BO 就可以是一个人全部的交易记录集合对象。
  • DTO,用于传输数据,可能传递给前端,也有可能传递给其他系统。用于承载数据
  • VO,这个最好理解,前端最后需要的数据长什么样,对应的对象就是 VO。
  • 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转载请注明出处!
  • Copyrights © 2022 ZHU
  • 访问人数: | 浏览次数:

请我喝杯咖啡吧~

支付宝
微信